《兵器知识》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携手同筑“军工梦”

 
来源:兵器知识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1935年出生的于正心、陈豪从记事时起,就记住了日本侵略者凶残的炮火。于正心出生于山东,在日寇铁蹄的侵攻下,一家人被迫逃难到湖北省躲避战火。于正心至今记得,当时年幼的他被祖母死死抱在怀里,躲在一张厚实的八仙桌下,上面盖着一张湿棉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就在自家房屋不远处爆炸,炸得房顶上的土簌簌向下落着。从儿时起,他们就有了这样一个梦想:做出打掉日本侵略者飞机的优良武器,保卫祖国的和谐与宁静。 1958年,于正心、陈豪从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当听说“内蒙古包头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的消息后,他们响应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放弃了留校、进科研院所等多重好机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今天北重集团的前身——包头某兵工厂工作。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当时的中国失去了“洋拐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高炮随动系统技术研发的任务落在了于正心、陈豪等几个年轻技术人员的身上。“我们在一个地下室里建立了实验室,自己设计了试验台,自己调试设备,开始了对火炮瞄准中炮管抖动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地下室里只有一个天窗,但是却没有盖子,刮风时漏沙,下雨时漏水,每天工作之前,我们都要先把沙子清出去,把水‘豁’出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于正心、陈豪等人不但出色地完成57毫米高射炮的技术攻关,还发现了产品的设计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有效改善。 1963年开始,于正心、陈豪等人承担了57毫米舰炮的设计生产任务,参与了从制定设计方案、实验、设计,到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此前,我国的海军处于一种“有舰无炮”的尴尬局面,而当57毫米舰炮生产出来后,我国的军舰终于有了第一门国产舰炮,并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小炮打大舰”,帮助我国海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该产品后来不但成了我国海军的重要装备,还援助了柬埔寨、朝鲜等国。 20世纪80年代初,于正心作为双管57毫米高射炮的副总设计师,参加了该产品的设计。不久他又接受了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设计任务。“自行反坦克炮是一个复杂的武器系统,对炮弹的射速要求比较高,经过研究,我制定了‘定点取弹,人工装填’的方案,斜面自动供弹系统的方案攻克了技术难题,达到了技术要求。”1984年4月,在北京南口靶场,于正心作为指挥官对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进行了实弹射击实验。该产品强大的射击威力和良好的精度受到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好评,并被列为国庆40周年阅兵项目、国家“七五”重点项目、试点集团军装备项目和武器装备合同制试点项目的“四道金牌”项目。同时,该产品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行业特等奖、内蒙古乌兰夫奖金奖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在120自行反坦克炮这个项目上,我国生产的火炮终于摆脱了苏联的设计、工艺和技术,有了独立自主的科技,身为该炮设计师的于正心“一鸣惊人”,造出了我国的“大国利器”,也让二机厂从单纯的火炮厂“升级”成了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辆的总装厂。 1998年,于正心从北重集团项目总设计师的岗位上退休,不久被返聘回厂。于正心说,刚上班时他给自己定下了“要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后来又改为了“健康工作60年”,之后的10年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兵工事业做出贡献。 2004年起,于正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汇总起来,出版了两本《于正心文集》,包括自己的论文以及翻译的英文和俄文资料,总计100万字。同时,他开始和陈豪一起编纂兵工词条,为《国防名词大典》《中国自动武器》等供稿,编写了《兵器知识集萃》《战神火炮》《陆战之王——坦克》等专著。于正心还应工厂、街道、关工委、包头市的邀请进行宣讲,并被聘为宣讲团成员,宣讲兵工历史和革命历史,让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于正心、陈豪夫妇虽然都已年过8旬,但二人仍在尽自己所能,为他们一生挚爱的事业、为自己的“军工梦”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1935年出生的于正心、陈豪从记事时起,就记住了日本侵略者凶残的炮火。于正心出生于山东,在日寇铁蹄的侵攻下,一家人被迫逃难到湖北省躲避战火。于正心至今记得,当时年幼的他被祖母死死抱在怀里,躲在一张厚实的八仙桌下,上面盖着一张湿棉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就在自家房屋不远处爆炸,炸得房顶上的土簌簌向下落着。从儿时起,他们就有了这样一个梦想:做出打掉日本侵略者飞机的优良武器,保卫祖国的和谐与宁静。 1958年,于正心、陈豪从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当听说“内蒙古包头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的消息后,他们响应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放弃了留校、进科研院所等多重好机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今天北重集团的前身——包头某兵工厂工作。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当时的中国失去了“洋拐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高炮随动系统技术研发的任务落在了于正心、陈豪等几个年轻技术人员的身上。“我们在一个地下室里建立了实验室,自己设计了试验台,自己调试设备,开始了对火炮瞄准中炮管抖动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地下室里只有一个天窗,但是却没有盖子,刮风时漏沙,下雨时漏水,每天工作之前,我们都要先把沙子清出去,把水‘豁’出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于正心、陈豪等人不但出色地完成57毫米高射炮的技术攻关,还发现了产品的设计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有效改善。 1963年开始,于正心、陈豪等人承担了57毫米舰炮的设计生产任务,参与了从制定设计方案、实验、设计,到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此前,我国的海军处于一种“有舰无炮”的尴尬局面,而当57毫米舰炮生产出来后,我国的军舰终于有了第一门国产舰炮,并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小炮打大舰”,帮助我国海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该产品后来不但成了我国海军的重要装备,还援助了柬埔寨、朝鲜等国。 20世纪80年代初,于正心作为双管57毫米高射炮的副总设计师,参加了该产品的设计。不久他又接受了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设计任务。“自行反坦克炮是一个复杂的武器系统,对炮弹的射速要求比较高,经过研究,我制定了‘定点取弹,人工装填’的方案,斜面自动供弹系统的方案攻克了技术难题,达到了技术要求。”1984年4月,在北京南口靶场,于正心作为指挥官对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进行了实弹射击实验。该产品强大的射击威力和良好的精度受到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好评,并被列为国庆40周年阅兵项目、国家“七五”重点项目、试点集团军装备项目和武器装备合同制试点项目的“四道金牌”项目。同时,该产品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行业特等奖、内蒙古乌兰夫奖金奖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在120自行反坦克炮这个项目上,我国生产的火炮终于摆脱了苏联的设计、工艺和技术,有了独立自主的科技,身为该炮设计师的于正心“一鸣惊人”,造出了我国的“大国利器”,也让二机厂从单纯的火炮厂“升级”成了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辆的总装厂。 1998年,于正心从北重集团项目总设计师的岗位上退休,不久被返聘回厂。于正心说,刚上班时他给自己定下了“要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后来又改为了“健康工作60年”,之后的10年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兵工事业做出贡献。 2004年起,于正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汇总起来,出版了两本《于正心文集》,包括自己的论文以及翻译的英文和俄文资料,总计100万字。同时,他开始和陈豪一起编纂兵工词条,为《国防名词大典》《中国自动武器》等供稿,编写了《兵器知识集萃》《战神火炮》《陆战之王——坦克》等专著。于正心还应工厂、街道、关工委、包头市的邀请进行宣讲,并被聘为宣讲团成员,宣讲兵工历史和革命历史,让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于正心、陈豪夫妇虽然都已年过8旬,但二人仍在尽自己所能,为他们一生挚爱的事业、为自己的“军工梦”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文章来源:兵器知识 网址: http://bqz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8630.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生物学论文_“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兵器知识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